
【今日资讯】这些App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通报 →
1.我国将加快建立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下一步,我国将重点推进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加快建立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池,推动专利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
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回应人工智能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制度创新,修改《专利审查指南》,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解决专利申请主体、保护客体、审查标准等热点问题。同时,聚焦重点领域,提供快速审查服务,打击商标抢注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共生演进、双向赋能、融合发展,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加大专利申请审查服务力度,做好发明专利分析预警和导航服务,指导建设专利池,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促进产业发展。此外,还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完善国际规则和标准,助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造福全人类。(经济参考报,节选)
2.OpenAI 改进 GPT-4o 模型,带来更强的智能和个性
3.IDC:2028 年中国大数据 IT 支出规模为 621.7 亿美元
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日发布了 2025 年 V1 版本《全球大数据支出指南》。IDC 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大数据 IT 总投资规模约为 3540 亿美元,2028 年预计接近 6441 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 16.8%。
聚焦中国市场,IDC 预计,2028 年中国大数据 IT 支出规模为 621.7 亿美元,全球占比约 10%,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4.9%,增速位居全球第一。
IDC 预测,大数据软件市场在五年预测期内有较大发展潜力,2028 年软件市场规模超 181 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 19.5%。IDC 预计,未来五年,政府、金融和软件与信息服务行业将成为大数据技术市场支出规模较大的行业,支出合计近整个市场的五成。(OSCHINA,节选)
4.67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官方通报
根据《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公安部网安局近日发布了一则警示消息。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共有67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移动应用检测时间为2025年3月1日至2025年4月8日。
此次被通报的移动应用涉及多种类型,问题多样,共分为12类。包括在App首次运行时,部分应用未通过弹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以默认选择同意隐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征求用户同意等。
隐私政策方面,一些应用未逐一列出App(包括委托的第三方或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使得用户难以了解自身信息被如何使用。此外,还有部分应用在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提供其处理的个人信息时,未向个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和个人信息的种类,也未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
在用户权利保障方面,部分应用未提供有效的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或者虽提供了相关功能,但未及时响应用户相应操作,需人工处理的,未在承诺时限内完成核查和处理等。详情见图片(公安部网安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5.生树科技发布高可控 AI 视频大模型「Vidu Q1」
生树科技旗下的 Vidu AI 发布了业内首个高可控 AI 视频大模型「Q1」。据介绍,Vidu Q1 在多主体细节可控、音效同步可控、画质增强等方面都取得出色表现。并且 Vidu Q1 在四大核心能力进行了全面升级:
极「质」高清:画质细节全面提升,出片更清晰、更具质感;
极「质」镜头:首尾帧衔接更顺滑,镜头语言更具电影感;
极「质」音效:一句话生成专属音效,支持时段自定义和音效叠加;
极「质」风格:动漫风格再度升级,稳定流畅、更具表现力。
目前,Vidu Q1 已上线 Vidu 官网,支持时长 5 秒、1080p 的视频生成。根据官方介绍,Vidu Q1 作为业内首个高可控 AI 视频大模型,其在多主体细节可控(特别是动作、布局可控)、音效同步可控、画质增强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OSCHINA)
图片、内容来自网络,部分内容经AI整合,侵删